先定義「信用」(credit)跟「債務」(debt)兩個詞語。

「信用」就是購買力的給予。而若想取得這項購買力,就必須拿「返還信用的承諾」來交換,那個承諾就是「債務」。一般而言,藉由提供信用來賦予購物能力是一件好事,但是,快速的信用/債務成長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?答案取決於那些信用創作了什麼,以及,債務是如何返還(也就是償債的方式)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*謙遜好學 遍尋名師
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如應對風險的態度從高點擺盪到低點,獲利或虧損的機會也會從高點擺盪到低點。當每件事都很順利,而且資產價格高漲時,投資人往往會認為未來是美好的,風險就像是他們的朋友,而且獲利很容易達成。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感覺,意味者風險趨避並沒有包含在價格裡,因此他們是危險的。投資人就在應該增加風險趨避的時候,變得願意承擔風險。

 而且當事件變糟時,投資人也會有相同的狀況。他們認為市場就是會虧錢的地方,不惜一切代價要避開風險,而且虧損很可能會讓人沮喪。就像我在上一章最後描述的,在過度謹慎占上風下,(1)沒有人會接受任何樂觀結果參雜其中的可能性,而且(2)他們同樣不贊成有個「壞到不像是真的」的假設會出現的可能性。

文章標籤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外部損失與內在損失

內在損失是主觀的,是個人經驗來界定,換句話說,就是這項虧損對每個人的感受來說都不同。相反,外部損失並非是主觀認定或個人詮釋,他是一個客觀事實。肯塔基輸了這場比賽,看了球賽的人都可以告訴你是哪隊輸了,這個客觀事實不會因為你的感受或反應而改變,也不會因為誰的評價而有所不同。但是對球員來說,若將球隊的成敗跟自己的尊嚴連繫在一起,那麼這個外部損失就會被個人感受所取代,於是被內在化。

文章標籤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※風險的定義:報酬的變動範圍

風險risk是個滑不溜丟、極難掌握的概念。經濟學家對風險的的定義為:遭受傷害或損失的可能性。投資風險就是:原先證劵的預期報酬未能實現,而所握有的證劵價格可能下跌。但是學術家,將風險解釋為投資人對預期報酬大失所望的機會值,因此,衡量風險的辦法自然就產生了。財務風險就被定義為報酬的變異數variance或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。長久以來,我們使用搭配的例證來說明這是甚麼意思。如果某一檔有價證劵的報酬不太可能和其平均(或預期)報酬率相差太多,我們就會說他低風險或無風險。反之,如果證劵的報酬年年變動很大(甚至有些年有大虧損),我們則稱他為高風險。

文章標籤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※我們評估價值的方式,經常與價值無關

一、凡事都是相對的

文章標籤

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