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謙遜好學 遍尋名師
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,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,非學無以廣才,非志無以成學。
*少年坎坷 自覺磨礪
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
*隱居隆中 博覽群書
為將而不通天文,不識地利,不知奇門,不曉陰陽,不看陣圖,不明兵勢,是庸才也。
*娶妻娶德 不圖虛表
莫作孔明擇婦,止得阿承醜女
*志向遠大 期待成功
儒生俗士,豈識俗士,豈識時務?識時務者在乎俊傑,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,伏龍者諸葛孔明, 鳳雛者龐士元也。—司馬德操
*志同道合 廣交智士
夫志當存高遠,慕先賢,絕情慾,棄凝滯,使庶幾之志,揭然有所存,惻然有所感;忍屈伸,去細碎,廣咨問,除嫌吝。
*運籌帷幄 廟算料勝
欲識他年分鼎處,先生笑指畫圖中。—羅貫中
*審時度勢 慎重抉擇
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廬之中,咨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
*善尋間隙 夾縫生存
今操已擁百萬之眾,挟天子以令諸侯,此誠不可與爭鋒。孫權據有江東,已歷三世,國險而民附,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⋯將軍若跨有荊、益⋯則大業可成,漢室可興矣。
*先計後戰 全勝至上
戰爭前的計劃對於取得戰爭的勝利是舉足輕重的,如果計劃得好經常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。—拿破崙
*情理並容 妙說孫權
先生之言,頓開茅塞。吾意已決,更無他疑。即日商議起兵,共滅曹操。—孫權
*以智克智 巧得漁利
曹操勢大,急難抵敵,不如往投東吳孫權,以為應援。使南北相持,吾等於中取利。
*用人要疑 疑人要用
諸葛先機識魏延,已知日後反西川。錦囊遺計人難料,卻見成功在馬前。—羅貫中
*先公後私 不徇私情
弟既事劉豫州,理宜先公後私,公事未畢,不敢即私,望兄見諒。
*神機妙算 草船借箭
驟雨飛蝗來戰艦,孔明今日伏周郎。—羅貫中
*寬容大度 見識超人
將軍額上能騎馬,宰相肚裡能撐船。
*巧借東風 火燒赤壁
七星壇上臥龍登,ㄧ夜東風江水騰。不是孔明施妙計,周郎安得逞才能。—羅貫中
*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
我以此制人,人亦可以此制我,而設一防,我以此防人之制,人亦可以此防我之制,而增設一破人之防,我破彼防,彼破我防,又應增一破彼之破。
*未雨綢繆 防患未然
用兵之法,無恃其不來,恃吾有以待之;無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也。—孫子
*與人為善 為人著想
亮夜觀乾象,操賊未合身亡。留這人情,教雲長做了,亦是美事。
*因勢利導 誘敵深入
周瑜決策取荊州,諸葛先知第一籌。指望長江香餌穩,不知暗裏釣魚鉤。—羅貫中
*舉薦龐統 不嫉賢士
龐士元非百里之才,使處治中別駕之任,始當展其驥足。如以貌取之,現負所學,終為他人所用,實可惜也。
*審視全局 有備無患
夫國之大務,莫先於戒備。若夫失之毫釐,則差若千里,覆軍殺將,勢不逾息,可不懼哉!故有患難,君臣旰食而謀之,擇賢而任之。若乃居安而不思危,寇至不知懼,此謂燕巢於幕,魚游於鼎,亡不俟夕矣。
*趨同適應 諧振同事
君臣立政,其猶天地之象,天地之象明,則君臣之道具矣。君以施下為仁,臣以事上為義,二心不可以事君,疑政不可以授臣,上下好禮,則民易使,上下和順,則君臣之道具矣。—諸葛亮
*巧用激將 鼓舞士氣
吾若不用激將之法,翼德不一定能出奇制勝!
*以敵制敵 以內破外
三軍之事,賞莫厚於間,事莫密於間,非聖賢不能使間,非仁義不能使間,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。
*充分肯定 適時讚揚
以亮度之:孟起雖雄烈過人,亦乃黥布、彭越之徒耳;當與翼德並驅爭先,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。
*暸解屬下 放手使用
夫知人之性,莫難察焉。美惡既殊,情貌不ㄧ。有溫良而內詐者,有外恭而內欺者,有外勇而內怯者,有盡力而不忠者。
*藏鋒斂鍔 圖窮匕見
兵者,詭道也。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。—孫子
*ㄧ鼓作氣 乘勝追擊
宜將剩勇追窮寇,不可沽名學霸王。—毛澤東
*弔民伐罪 師出有名
名不正 則言不順。—孔子
*沈著冷靜 處險不驚
靜如潛魚,動如奔獺,退若山移,進若風雨,擊崩若摧,合戰如虎。
*從善如流 集思廣益
納言之政,謂之諫諍,所以踩眾下之謀也。故君有諍臣,夫有諍子,當其不義則諍之,將順其美,匡求其惡。
*上下配合 相得益彰
席間問難,皆戲談耳。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,何在唇齒之戲哉?
*事必躬親 遠征南蠻
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,爾來二十有一年矣⋯⋯受命以來,夙夜憂嘆,恐付託不效,以傷先帝之明,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。
*分清主次 區別對待
夫將者,人之司命,國之利器,先定其計,然後乃行。
*攻城為下 攻心為上
用兵之道,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,心戰為上, 兵戰為下。—馬謖
*罪不及眾 減少樹敵
汝等皆是好百姓,吾想汝等父母、兄弟、妻子必倚門而望;若聽知敗陣,定然割肚牽腸,眼中流淚。吾今盡放汝等回去,以安各人父母、兄弟、妻子之心。
*功於忍耐,敗於暴躁
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,以柔制剛。純柔純弱,其勢必削,純剛純強,其勢必亡。
*因地制宜 因機而變
夫草木叢集,利於遊逸;重塞山林,利於不患,前林無隱,利於潛伏;以少擊眾,利於日暮;以眾擊寡,利於清晨;強弩長兵,利於捷次,逾淵隔水,風火暗昧,利於搏前擒後。
*出其不意 攻其不備
敵欲固守,攻其無備,敵欲興陣,出其不意。
*將計就計 假癡不癲
五月驅兵不毛,月明瀘水瘴煙高。誓將ㄒㄩㄥ略酬三顧,豈憚征蠻七縱勞。—羅貫中
*避其鋒芒 攻其懈怠
三軍可奪氣,將軍可奪心。是故朝氣銳,晝氣惰,暮氣歸,善用兵者,避其朝氣,擊其惰氣,此治氣者也。—孫子
*善於觀察 重視訊息
先知者,不可取於鬼神,不可象於事,不可驗於度,必取於人,知敵之情者也。—孫子
*從容鎮定 穩定軍心
吾非容易到此,豈可便去?吾明日自有平蠻之策。
*滿招損 謙受益
區區庸蜀支吳魏,不是虛心豈得賢?—王安石
*重視環境 巧借地利
夫地勢者,兵之助也,不知戰地而求勝者,未之有也。山林土陵,丘阜大川,此步兵之地。土高山狹,蔓衍相屬,此軍騎之地。依山附澗,高山深谷,此弓弩之地。草淺土平,可前喀後,此長㦸之地。蘆草相參,竹樹交映,此槍矛之地也。
*忠心耿耿 捨我為國
鞠躬盡瘁兮,諸葛武侯誠哉武;公忠國體兮,出師兩表留楷模。
*夷人治夷 本土戰略
諸葛亮很會處理民族關係,他的民族政策搞得很好,得到了少數民族的擁護,這是他的高明之處。—毛澤東
*愛惜蒼生 以人為本
古之善將者,養人如養己子,有難,則以身先之,有功,則以身後之,傷者,泣而撫之,死者,哀而葬之,饑者,捨食而食之,寒者,解衣而衣之。
*深入敵後 妙用反間
若上亂下離,則可以行間,間起則隙生。隙生則修德以來之,固甲兵而擊之,其勢必克之。
*循循善誘 金玉良言
臣本布衣,躬耕南養,苟全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顧臣於草蘆之中,咨臣以當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許先帝以驅馳。
*愛才惜才 體恤趙雲
今將軍年紀已高,倘稍有參差,動搖ㄧ世英名,滅卻蜀中銳氣。
*虛虛實實 示假隱真
兵形象水,水之形避高而趨下,兵之形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,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—孫子
*不惜一切 求取人才
吾自出茅廬以來,遍求賢者,欲傳授平生所學,恨未得其人,今遇伯約,吾願足矣。
*輪番作戰 以盈待竭
以逸待勞,以盈待竭,可勝也。—孫子
*以舌為刀 罵死王朗
兵馬出西秦,雄才敵萬人。輕搖三寸舌,罵死老奸臣。—羅貫中
*順詳敵意 並敵一向
知己知彼 ,百戰不殆。不知彼而知己,ㄧ勝一負。不知彼不知己,每戰必敗。—孫子
*知天知地 勝可乃全
古之善鬥者,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。反師老糧絕,百姓愁怨,軍令小習,器械不修,計不先設,外救不至,將吏刻剝,賞罰輕懈,營陣失次,戰勝而驕,可以攻之。
*小心謹慎 絕不輕敵
諸葛亮一生謹慎,絕不輕易冒險,很少有輕敵之舉。—司馬懿
*妙用空城 敢於冒險
瑤琴三尺勝雄師,諸葛西城退敵時。十五萬人回馬處,土人指點到今疑。—羅貫中
*一視同仁 賞罰分明
賞不可虛施,罰不可妄加,賞虛施則勞臣怨,罰妄加則直士恨。
*將與眾同 遇過責己
夫為將之道,軍井未汲,將不言渴;軍食未熟,將不言饑;軍火未燃,將不言寒;軍幕未施,將不言困;夏不操扇,雨不張蓋,與眾同也。
*居安思危 以攻代守
昔之善將者,先為不可勝,以待敵之可勝。不可勝在己,可勝在敵。故善戰者,能為不可勝,不能使敵之必可勝。—孫子
*順勢者昌 逆勢者亡
歷史潮流,浩浩蕩蕩,順之者昌,逆之者亡。—孫中山
*進退有節 神鬼莫測
孔明妙算勝孫龐,耿若長星照一方。進退行兵神莫測,陳倉道口斬王雙。—羅貫中
*機不可失 時不再來
夫必勝之術,合變之形,在於機也。非智者孰能見機而作?見機之道,莫先於不意。故猛獸失險,童子持㦸以追之。蜂蠆發毒,壯夫徬徨而失色。以其禍出不圖,變速非慮也。
*張機設阱 以逸待勞
故善戰者,求之於勢,不責於人,故能擇人而任勢。—孫武
*料事在先 勝人一籌
孔明真神人也,不如且退。—司馬懿
*退避三舍 迂迴反擊
故迂其途,而誘之以利,後人發,先人至,此為迂直之計者也。—孫子
*巧借天時 以少勝多
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於物也。—荀子
*從嚴治軍 舉威務嚴
夫出師行軍,以整為勝,若賞罰不明,法令不信,金之不止,鼓之不進,歲有百萬之軍,無益於用。所謂整師者,局則有禮,動則有威,進不可擋,退不可逼,前後應接,左右應旄,與之安而不與之危,其眾可合而不可離,可用而不可疲矣。
*退兵增灶 瞞天過海
孔明效虞詡之法,瞞過吾也!其謀略吾不知之。—司馬懿
*取用於國,因糧於敵
孔明有神出鬼沒之機。—司馬懿
*言而有信 一諾千金
吾用兵命將,以信為本;既有令在先,豈可失信?
*將欲取之,先以予之
中國古代軍事家諸葛亮的智謀非常高明,他在誘敵時,經常以利引誘,這種被稱為「將欲取之, 必先與之」的做法非常有效。—克勞塞維玆(著名戰爭理論家.
*豁達大度 襟懷寬廣
亮為人寬厚,能容人納人。—陳壽
*廉潔奉公 兩袖清風
臣家成都,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頃,子弟衣食,自有餘饒。至於臣在外任,無別調度,隨身衣食,悉仰於官,不別治生,以長尺寸。
*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