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交易靠研究和觀察得到紅利,他會觀察和考慮各種情況,而且跟任何人知道的一樣多。他不需要預防內線交易。在棉花、玉米和小麥市場,不會突然通過配股配息。長期而言,商品價格只受一種法則主導:供需的經濟法則。商品交易者的工作只是取得跟供需有關的事實,包括根目前與未來有關的事實,而不需要像作股票依樣忙者猜測十多種事情,這很吸引我。
當然在所有的投機市場都會發生相同的事情,盤勢的訊息一樣。對於肯花精神思考的人來說,這一點很清楚。他將發現,如果他問自己問題並考慮各種情況,答案將顯而易見。但是很多人根本不花時間思考,更別說找答案,很多人會拿一半的身家在股市冒險,但是考慮的事情,卻反而沒有像選擇一部汽車那麼多。
看盤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複雜,當然要經驗,但更重要的是,在心裡記住一些基本要素。看盤不是算命,不會告訴你星期四下午一點十分的價格是多少。看盤的目的是確定兩件事:第一:如何交易;第二:甚麼時候交易,也就是說,買是否比賣適合,不管股票、棉花、小麥或是玉米,都是相同道理。你觀察市場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確定市場的方向─也就是確定價格的趨勢。價格根據遇到的阻力上漲或下跌。(為了容易解釋,可以說價格就像所有事情一樣,會沿著阻力最小的路線前進。如果上漲的阻力比下跌的阻力小,價格就會上漲。)。當市場適度展開後,每個人都知道他是多頭或空頭市場。對於擁有開放心態和清晰眼光的人來說,趨勢很明顯,就應該知道要賣出或是買進。
很多人因為股票便宜而買進股票,或因為價格很貴而賣出股票,這種作法造成大家損失千百萬美金。投機客不是投資人,他的目標不是靠著高利率讓資金得到穩定報酬,而是靠著投機標的的價格上漲或下跌獲利。他要決定的是做交易時阻力最小的投機路線,並等待路線自行確定的時刻,因為這是他開始忙碌的時刻。很多人看盤可能會在賣壓超過買盤時,開始買進,在回檔開始或是賣壓造成小跌時,他們就拋光持股。但是跌勢遇到比較大的阻力,買盤勝過賣盤,反彈出現,他們空頭又回補,總是這樣遇到多空雙巴,才開始感嘆學不到教訓。聰明而耐心等待以便決定此路線的交易者,知道利用基本交易形式幫忙;也會利用正好猜錯、現在必須修正錯誤的那群人的交易力量,這種修正通常會把價格推往阻力最小的路線。
永遠別跟大盤爭論
如果照我說的方法,你會發現在實際狀況中,股市收盤和隔天開盤之間發生的任何重要消息,通常都配合阻力最小的路線。在消息發布之前,情勢已經確定,在多頭市場中,利空消息被忽視,利多消息被誇大,反之亦然。你只需要看盤,確立關卡,決定阻力最小的路線,就準備沿著這條路線交易,聽起來很容易。但在實際狀況中,一個人必須要小心很多事,而且最要小心的是他自己─小心人性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正確的人總有兩種力量,基本情勢和錯誤的人在幫他。在多頭市場,利空因素總是被忽略,這就是人性,可是大家卻對這一點表示震驚。很多人會告訴你,小麥作物完了,因為有一兩個地區氣候惡劣。等到作物收成,所有小麥產區的農夫開始把小麥送到穀倉時,多頭才驚訝地發現損害程度如此輕微,他們只是幫空頭的忙。
一個人在商品期貨市場操作時,一定不能讓固定的意見左右。他必須擁有開放的心靈和彈性。不管你對作物狀況或可能需求有甚麼看法,忽略大盤訊息並不明智。我看好棉花,價格在每磅20美元左右徘徊,在很小幅度內起伏。這是兩個大波動之間的情勢。我可以看出這一點。我知道應該等待,但我突發奇想,如果略為推動,價格應該會突破上檔關卡。我買進五萬包棉花,果不其然,價格上漲。我一停止買進,價格果然也停止上漲,接著又退回我買進時的價位,我一退出,價格就不再下跌。我認為我現在更接近出發點,應該再度出發。我也這麼做了,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一次。我抬高價格,一停止買進卻看到價格回跌。我這麼作四五次之後,最後終於憤恨地放棄,虧了大約20萬美元。我抽手不做,不久後,棉花開始上漲,漲勢不停,一直達到我會賺大錢的價位─如果我不那麼急著開始的話。多數交易者有過太多次這種經驗,因此我可以訂出下面這條規則:在狹幅波動的市場,價格的起伏微不足道,但當狹幅盤旋時,預測下一個大波動是往上或是往下毫無意義。應該做的事情是觀察市場,解讀大盤,判定狹幅盤旋價格的上下限,決定在價格突破任何方向的限制前,不採取任何行動。投機客必須注意的是,他要從市場賺錢,而不是堅持大盤必須跟他的看法一致。永遠別跟大盤爭論,或詢問大盤的理由跟解釋。事後替股市解剖驗屍不會得到任何股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