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未來的年輕人,必須具備的四大能力:會思考、會表達、會自主學習、會面對未知變局。

因為他們未來面對的都是沒碰過的問題,為了要解決這些問題,他要靠自己去想、自己去學,而且還要有面對未知的自信跟韌性。


  未來這個世界會遇到很多問題,而且都是人類歷史從來未面臨過的。比如說,石油據說只能再用三十年,氣候的變遷也愈來越嚴重,造成的災害跟社會的損失也越來越大,該怎麼面對?台灣人口少子化,社會已經漸漸步入高齡化,又將造成多大的衝擊?林林總總的問題叢生,經驗匱乏的我們該怎麼處理?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啊!而這些就是我們的孩子們在二十年後要面對的世界—一個充滿未知挑戰、未知變局的世界。請問,成績好的孩子有辦法面對嗎?不行,因為通常成績好的孩子,都是念人家整理好給他的知識,他們只會解決已經看過的問題。但是我們未來年輕人要面對的,卻是這些人類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問題。要能面對這些問題,靠的是他們有沒有那個自信跟能力去面對。

  我認為在未來,真正能生存下來的年輕人,必須具備四大能力:會思考、會表達、會自主學習跟面對未知的自信跟韌性。除了這四大能力之外,要在充滿競爭的世界成功,他們還必須要有六大軟實力,哪六大軟實力?我歸納如下:

1.How to find resources?(如何找資源)

    比如說,你想要推動一件事情,你能不能在這個社會上找到資源,找到幫你推動的人,這很重要

2.How to make friend?(如何交朋友)

    舉例,你今天進了一間新公司,同事都不認識妳,你能不能在很快時間內,讓很多人認識你、喜歡你、願意幫你,這很重要

3.How to play politics? (如何盱衡情勢、合縱聯盟)

    只要有人、有組織,就一定有是非、就有politics(政治)。那你能不能看得清楚這些人是背後的politics,保護你自己?甚至應用一些情勢幫助你推動你想做的事情?

4.How to identify key problem? (如何發現關鍵問題)

   成功的創新創業,往往是因為解決了很多人都受苦的問題。可是能讓這麼多人受苦的問題,怎麼會一直都沒有人設法解決呢?原因是很多人為此受苦卻不自覺。

   若你有很敏銳的觀察力、洞察力,就能比別人早發現到這個問題,從而搶得先機去解決它。

5.How to impress people? (如何讓人印象深刻)

   比如說,同一梯次有十幾個新進員工,你能不能很快就讓主管對你印象深刻,而且是好印象,不是壞的噢,這很重要

6.How to sell ideas? (如何行銷創意)

   比如說,你有很好的想法,可是你沒有好辦法推銷出去,讓別人願意接受你的想法來支持你?

  這六大軟實力,其實也是我們大人在這社會能生存下來、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實力。可是我們在學校沒有培養學生這些能力,我們在家庭裡沒有教導孩子這些能力,我們的年輕世代自己也沒有體認到,試問,對你的未來,是這些能力比較重要 還是哪一科99分哪一科不及格比較重要呢?所以,請各位老師、各位爸媽牢記,能力比知識重要,能力比學歷重要


   我們應該讓孩子們體認到:人的能力有很多面相,有人反應靈敏、有人談吐風趣…等,而隨著年齡增長面臨各種挑戰,每個人在不同面相的能力差異也因此浮現。在現代企業高度分工下,不同工作往往需要不同能力的人,那究竟企業該如何透過面試來發掘所需的人才呢?大企業所需要的人才,是要能解決各種沒碰過的問題,只會解看過答案的問題,這並不算是真正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人,而它終將被淘汰。因此,當今美國業界的面試趨勢,是以各種創意思考的問題來發掘人才。但是這些創意思考問題,往往被許多人視為腦筋急轉彎一類的題目,不值一提。其實,這是許多人在現今「答案導向」的教育思維下,所生出來的偏見。美國大企業在發掘人才時,重視的是面試者解決問題的過程,亦即是「過程導向」的思維。這種面試哲學,對於普遍重視「答案導向」的台灣社會,是重要的啟發。

   我舉個例子幫助大家更能理解。有次我問一位優秀學生一個機率問題,他聽完題目,第一個反應是:「等一等,等一等,給我一點時間。我記得這個題目以前有看過,讓我回想一下,那個答案是甚麼?」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,他碰到問題,不是先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思考╴這個問題該如何著手去解;反而是很習慣地去回想自己有沒有看過這個題目、有沒有記得答案是多少。這就是目前台灣的教學方式:把每個學生都訓練成搜尋引擎,把每個人腦子都變成小雅虎、小百度、小google,總是搜尋,卻少於思考。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如果可以搜尋出答案,那就可以省下更多時間來想其他問題,問題是,大多數的人省下的時間,也沒有真正用來思考解決其他問題啊!你自己回想一下,在大學四年中,你花多少時間做過很深刻、很認真地思考呢?而相反的,事實上最可怕的是,搜尋的習慣一旦養成,就很難丟棄了。真正有意義、值得解的大問題,都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跟腦力的,那如果平常在小問題(學校作業跟考題)上沒有好好利用來訓練自己的思考,反而都是靠搜尋引擎模式去解決,將來碰到大問題的時候,你根本不會思考,只能束手無策。台灣的學生,往往都靠很多技巧,解題都超快,但是真正高手的境界,不是靠技巧,而是靠鍛鍊自己的思考。所謂「重劍無鋒,大巧不工」。真正到高手境界,碰上甚麼重量級的問題,玄鐵神劍一刀劈下來,都能迎刃而解;而只會被小巧小技的台灣學生就像隻美工刀,碰上真正的難題,馬上就筆折了。你,要當玄鐵神劍,還是美工刀呢?衷心期盼大家都能發掘自己不同面相的能力,將思維從「答案導向」轉為「過程導向」。轉變,永遠不嫌晚,轉變,就此開始!


   「甚麼是世界第一流的人才?」這是我最近演講最常提到的主題。台灣要培養人才與世界各國競爭,就必須先知道甚麼叫做人才。如果連這個都回答不出來,還奢談什麼人才培育?未來,世界第一流的人才,必須要有這些要件:

一、有眼界,可以判斷甚麼是重要的東西

二、有能力,可以靠自己把這些東西學起來

因為唯有夠高的眼界跟夠強的自學能力,才有辦法面對充滿變局、變化迅速的世界。但是,我覺得還不夠,世界真正厲害的人才還要再加上第三個要件:

三、有玩心,能將自己志業玩得精采萬分

我們未來就是需要這種「玩得深、學得快、賣得早」的人才,才有辦法在世界引領風騷。因此我理想中的教育,是要讓孩子們從小透過翻轉、BTS等教學方法,將他們訓練成自學力很強的Learner(學習者)。但只有這樣還不夠,他們還必須從小被訓練解決問題、設計、實作的能力,也就是我們要從小訓練孩子寫程式、做project,要把牠們培養成Doer(行動者)。另外學得快、會創新也還不夠,因為沒有論述能力的人,是沒辦法把東西賣出去的。因此我們還必須要訓練他們的論述、行銷、溝通跟表達能力,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成功的Communicator(溝通者)。最後一項,他們也要有美學的素養,才能做出讓全球顧客覺得有品味的設計。因此我們也要培養他們成為具備美學設計素養的Connoisseur(鑑定者)。「Learner,Doer,Communicator,Connoisseur」就是我想要培養出來的新世代人才。

 

MOOC網站連結:http://tocwc.org.tw/index.php

Coursera微課程:https://www.coursera.org/

翻轉教室:https://flipedu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950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親子天下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BI 的頭像
    SABI

    SABI'S書蟲隨筆

    SA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